图书介绍

高速远程精确打击飞行器方案设计方法与应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高速远程精确打击飞行器方案设计方法与应用
  • 聂万胜,冯必鸣,李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184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军用飞行器-方案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速远程精确打击飞行器方案设计方法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高速远程打击飞行器及数学模型1

第1章 世界高速远程精确对地打击飞行器发展动向1

1.1助推-滑翔飞行器发展动向1

1.2高速再入飞行器发展动向3

1.2.1弹道式再入飞行器3

1.2.2滑翔再入飞行器4

1.2.3部分轨道再入飞行器5

1.3概念及关键技术发展5

1.3.1概念及应用模式5

1.3.2关键技术发展情况6

第2章 飞行器仿真数学模型13

2.1引言13

2.2弹道分段13

2.3运动模型14

2.3.1坐标系定义14

2.3.2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14

2.3.3运动方程15

2.3.4运动方程简化18

2.4运载火箭质量估算模型19

2.4.1起飞质量19

2.4.2各级参数21

2.3.3主动段弹道划分21

2.4.4举例验证22

2.5典型飞行器气动构型23

2.5.1升力体23

2.5.2翼身融合体24

2.5.3轴对称旋成体25

2.5.4乘波体26

2.6升力体滑翔飞行器气动性能27

2.6.1控制方程27

2.6.2数值离散28

2.6.3湍流模型29

2.6.4边界条件29

2.6.5计算结果及数据处理29

2.7约束模型30

2.7.1过程约束30

2.7.2端点及控制量约束31

第二篇 助推-滑翔飞行器弹道特征及应用32

第3章 助推-滑翔飞行器弹道优化与应用32

3.1引言32

3.2优化方法32

3.2.1 Bolza最优控制问题32

3.2.2 Radau伪谱法33

3.2.3hp-自适应更新方法34

3.3滑翔段初始参数选择36

3.3.1初始倾角范围36

3.3.2初始速度范围38

3.3.3初始高度范围39

3.4全程优化方案40

3.4.1优化方案40

3.4.2优化结果分析41

3.5可达区仿真与分析43

3.5.1航程、纵程及横程定义43

3.5.2可达区的仿真算例44

3.5.3终端约束条件的影响44

3.6绕飞规避能力分析46

3.6.1针对不同目标的绕飞情况47

3.6.2盲区的影响因素49

3.7小结50

第4章 落角约束下飞行器撞击弹道52

4.1引言52

4.2飞行器的末导引律52

4.2.1运动方程52

4.2.2落角约束的滑模变结构导引律53

4.2.3末制导弹道仿真55

4.3末制导阶段交接班指标56

4.3.1搜索法56

4.3.2交接班指标的选取57

4.4交接窗口分析60

4.4.1无初始参数误差的交接窗口60

4.4.2参数误差对落点精度的影响61

4.4.3蒙特卡洛法62

4.4.4仿真结果63

4.5末制导阶段的攻击范围63

4.5.1导引律对移动目标适应性64

4.5.2有效攻击范围65

4.6小结66

第三篇 弹道式再入打击方案特征及应用67

第5章 弹道式再入打击方案特点67

5.1引言67

5.2最优离轨制动计算模型67

5.3弹头垂直再入可行性70

5.3.1有限推力离轨制动70

5.3.2连续小推力离轨制动73

5.4最小再入角及再入速度分布76

5.4.1最优初始参数计算方法76

5.4.2弹头再入参数80

5.5最小再入角要求下离轨制动性能84

5.5.1不同空重动能弹离轨燃料消耗84

5.5.2不同轨道倾角离轨燃料消耗86

5.5.3平台侧向机动覆盖能力86

5.6弹道式再入打击特点88

5.7小结88

第四篇 滑翔再入飞行器特征及应用89

第6章 弹着角约束制导律及指标89

6.1引言89

6.2弹着角约束下的变结构制导律89

6.2.1弹着角约束变结构制导律设计89

6.2.2无动力制导弹药动力学模型92

6.3制导性能验证93

6.3.1弹着角约束性能对比验证93

6.3.2高速条件下制导性能95

6.4动能弹弹道特性影响因素97

6.4.1投放速度对弹道特性的影响97

6.4.2投放倾角对弹道特性的影响98

6.4.3投放高度和目标距离对弹道特性的影响99

6.5动能弹最优投放指标101

6.5.1多学科集成优化设计方法101

6.5.2计算方法验证102

6.5.3标准投放指标106

6.6小结108

第7章 飞行器下压段多约束预测-修正导引律及指标110

7.1引言110

7.2飞行器动能撞击最优弹道特性110

7.2.1飞行器末段动力学模型110

7.2.2飞行器最优撞击弹道特性111

7.2.3飞行器垂直动能撞击可行性114

7.3飞行器多约束预测-修正末导引律设计117

7.3.1终端角度约束预测控制指令生成117

7.3.2减速修正制导指令生成120

7.3.3制导飞行仿真流程121

7.4制导方法验证及初始参数121

7.4.1制导性能对比验证121

7.4.2弹道偏角偏差适应能力124

7.5下压段飞行弹道影响因素125

7.5.1初始倾角对下压段弹道的影响125

7.5.2初始速度对下压段弹道的影响126

7.5.3投弹点距离对下压段弹道的影响128

7.6飞行器下压段进入窗口129

7.6.1不同初始倾角下最小初始速度129

7.6.2投弹点距离分布130

7.6.3典型投弹点进入窗口131

7.7小结133

第8章 飞行器滑翔段技术方案及指标134

8.1引言134

8.2多约束条件下最优滑翔轨迹指标参数134

8.2.1飞行器再入滑翔段动力学模型134

8.2.2算例验证135

8.3再入滑翔段性能指标137

8.3.1再入角可行范围138

8.3.2再入速度可行范围139

8.3.3最小终端倾角140

8.3.4飞行器绕飞规避能力141

8.4再入滑翔段最优非线性反馈制导方案143

8.4.1气动系数偏差对开环控制轨迹的影响143

8.4.2最优非线性反馈制导方案144

8.4.3误差干扰下制导性能分析148

8.5再入飞行器地面可达范围解析算法及其影响因素151

8.5.1纵程与横程近似关系建立152

8.5.2地球表面近似可达区域计算152

8.5.3解析算法验证155

8.5.4再入覆盖范围分布特征157

8.5.5对地覆盖范围影响因素158

8.6小结159

第9章 飞行器空间部署及离轨方案161

9.1引言161

9.2飞行器空间部署形式161

9.2.1轨道面数量的设计161

9.2.2单个轨道面内飞行器部署数量164

9.3回归轨道设计167

9.3.1轨道回归方程167

9.3.2圆回归轨道方程求解168

9.4飞行器最优离轨制动方案及指标170

9.4.1再入速度范围170

9.4.2标准速度下再入角范围171

9.4.3优化指标和发动机作用方式对飞行器过渡段飞行的影响173

9.4.4逆行轨道最优再入参数176

9.4.5平台可行质量范围177

9.4.6不同初始质量的最优推力角变化178

9.5制动发动控制方案180

9.5.1发动机关机方案180

9.5.2不同制动点位置控制方案适应性181

9.5.3不同初始质量控制方案适应性182

9.6小结184

第五篇 总体方案设计与仿真演示186

第10章 典型方案设计及指标186

10.1助推-滑翔式飞行器任务规划186

10.1.1主动段关机点的选取186

10.1.2运载火箭性能参数规划187

10.2高速再入滑翔飞行器方案设计188

10.2.1卫星搭载型188

10.2.2可重复使用型整体结构及应用指标190

第11章 飞行器再入突防能力195

11.1探测概率分析195

11.1.1预警卫星探测概率195

11.1.2预警雷达探测概率195

11.2反导武器拦截能力197

11.2.1拦截弹数学模型197

11.2.2不同拦截武器基本情况201

11.2.3拦截对抗仿真分析204

参考文献209

热门推荐